济南有格表导教育|艺考表导培训机构|有格表导教育官网

返回
顶部

论《红楼梦》电视剧本改编的艺术特色

时间:2021-03-20

红楼梦是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床头书。张爱玲说“《红楼梦》要一奉十”,因为它是永远不过时的艺术品。如何用影视形式成功再现《红楼梦》的艺术精髓,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李少红版电视剧《红楼梦》就没敢用深度再加工方式演绎原著,而是直接让演员背诵原著对话。观众看剧如同在看配着画面的原版小说。演员的背功倒是不错,对照了小说原文,仅此而已。

从小说到剧本本来是一个再创作过程,但现在的人们很难真正读懂《红楼梦》,更不敢再加工式地乱创作了,只好背小说原著。但版电视剧《红楼梦》编剧的文学艺术功底则令人惊叹,其改编之成功获得了普遍的认同,那么它的成功之处主要在哪里本文就其改编的艺术特点作了几点探讨。

一、剧本对人物发展线条和行为方式的改编要符合原著中人物的基本性格,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比如,原著里的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事是由贾母和王熙凤促合成的。薛宝钗在贾府上上下下人际关系最好,才气摸样也和林黛玉不相上下,尤其会讨贾母王夫人的喜欢。吃东西挑贾母喜欢吃的,看戏也挑贾母喜欢看的点。金钊儿跳井死了,王夫人愁着没有现成的新衣服做“装老衣”,她就把自己的新衣服拿出来。王夫人感叹“我的儿,你不记悔。”她不记悔,她能揣摸着贾母和众人的心事说话做事。而林黛玉却是个只管自喜自悲的人,整个心思全放在宝玉身上,说话做诗皆以才压人,事事冒尖,所以贾府上上下下都觉得她心眼窄,只因她和宝玉是贾母的左心右肝,便没人敢说她。贾母说“论心气林丫头和宝丫头不相上下,就是心胸输给宝`头。”贾母选孙媳妇首先要考虑的是传宗接代的大事。宝钗身体好,黛玉经常病病歪歪。王熙凤是最能揣摸贾母心事的,所以在宝玉病时以结婚“冲喜”的方式来用明娶林黛玉暗娶薛宝钗的“掉包计”促成这段婚事。

87版电视剧本将原著的这几个人物线条改编成宝玉和黛玉的婚事由袭人、王夫人和娘娘促成。宝玉生病情节被改编成宝玉和北静王出征没有返回。贾母要定宝玉和黛玉的亲事,宝玉的“环袭人知道后急急窜通王夫人要促成宝钗和宝玉的亲事。王夫人知道贾母心中的人选是林黛玉,所以很发愁。袭人则出主意让王夫人进宫请“娘娘”赐婚,使贾母也无可奈何。“娘娘”是王夫人亲生的女儿,原著里也写她支持薛宝钗,请赐婚一事自然就成功了。这样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就变成是袭人、王夫人和“娘娘”促成的,实在不是贾母和王熙凤的意思。这样改编真是艺术上的一个升华,是把原著的明线与暗线统一起来,符合人物发展线索的创作艺术。

原著里袭人在贾府是个笨笨的、相貌平平的丫环,没人知道她是个最厉害的角色。在黛玉、宝钗望梅止渴时她早已做了宝玉的女人,所以宝玉的亲事是她最关注的一件大事。她最知道黛玉在宝玉心中的地位,但她怕黛玉心窄将来一但娶进门不会容她,心里最想让宝钗做正室,便偷偷给王夫人暗示姐妹们大了住在一起多有不便。她的暗示深得王夫人赏识,认为只有袭人这种笨笨的丫环才不会把宝玉带坏,便经贾母同意将她的工资涨到妾的当次。当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妾时,贾府上下竟浑然不知。后来当宝玉房里所有美貌的女孩都被王夫人赶出去时,宝玉曾怀疑与袭人有关,但却找不到证据。

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又是个深得人心的角色。王夫人自然也希望自己人留在自己身边,所以她不会希望娶黛玉人门。

而王熙凤不同。宝钗这样一个比自己还会讨好贾母和王夫人的厉害角色一但进来,自己在贾府中的地位就会被取代。所以她应该是帮黛玉的才对。至于贾母,她的想法则是黛玉是自己的亲外孙女,身体柔弱,父母双亡投奔自己而来,嫁到外面去一定不放心,所以一定支持黛玉嫁给宝玉留在自己身边。

版剧本的改编既挖掘了《红楼梦》的暗线,又引伸了人物性格的两面性。如贾母选黛玉是私心,在原著里她选宝钗就有私也有“公”。袭人厉害在原著里是暗线,改编变成了明线。这样把读者想说的和猜测的东西全表现出来了,实在令人叫好。

二、文学巨著中主要人物的结局最牵动人心,《红楼梦》人物结局的改编更是如此。87版人物结局有不少改动,但却得到了更多观众的认同。其中,人物命运改变最大的是香菱。原著中香菱是引出主要人物出场的重要线索,它引出了薛家贾雨村等人的出场。薛蟠强买她做了妾,后娶了正室金桂。金桂设毒局想害香菱结果却害了自己。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结局又难产而死。电视剧则将香菱的结局改编为金桂设计让薛蟠打了香菱,香菱被金桂欺负抑郁病死。这样改有什么道理吗?有,应当说这样改编正是原稿的真谛,因为原著的判词说: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大家都知道“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两句的意思是,自从金桂出现后香菱就死了。所以这一改编是很真实的。而原著因为没写完,高愕续写时大约忽略了这个判词的真意。这也不奇怪,这样一部奇书谁续写也难完美。难得版剧本编得这样完善,不愧是众多专家参与创作的成果。

另一个人物结局改编最大的是贾雨村。原著中这个人物是靠着贾府势力上去的,是贾政最赏识的人才,但他最后的结局却和贾府兴衰没有直接关系。但剧本中加重了他的戏份,将他写成一个恩将仇报的小人,查抄贾府流放贾政都是他干的。这样改有根据吗有,这是从贾雨村这个人物处事线索中引伸出来的。原著中贾雨村为了讨好贾府,明知香菱是他的恩人甄老爷的女儿被拐卖了,他也判了“葫芦案”送贾府一个大人情。一件命案在他手上都如同儿戏一般,他哪里又会顾及“恩人”二字在贾府面临处罚灾难时,还没及别人提查抄,他自己怕贾家连累他的前程,就第一个出头提出查抄。这样的人物被剧本改编成恩将仇报的小人,是非常合情合理的。

改动大的还有史湘云这个人物。原著中史湘云嫁人后,老公又病死了。她的命运虽然可怜,但史湘云本人的结局并没有交待。电视剧本则将史湘云的结局改写为史家被查抄,史湘云被卖做妓女。这个结局似乎残忍了些,但想想封建社会满门抄斩的政策,偶然跑出来的女眷被卖也是有可能的,符合时代和人物命运发展的必然性。

三、整体故事脉络调整后更显历史文化韵味。对全著整体故事脉络进行调整,是一件风险很高的事情。但如果这样的改编不仅顺乎逻辑、而且更体现了深藏背后的历史文化基因,那么这样的改变就显得更深刻、更具艺术性,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简单来看,原著的故事情节是失玉—元妃毙—宝玉病—贾政外任—贾母王熙凤为宝玉冲喜,以娶林妹妹为名娶回了薛宝钗—在热热闹闹娶亲中,林妹妹身亡—贾政调回京—贾家被抄,贾赫贾珍被流放,贾政罪轻留家侍奉贾母—贾母死,贾家被盗—王熙凤死—贾政外任—贾赫在流放外地病—贾链到流放地探病—家中无人—贾环、王仁设计卖王熙凤的女儿巧姐—刘姥姥救巧姐—后贾家转运—宝玉、贾兰中举—宝玉考了第七名出家—皇上招见贾兰、宝玉,宝玉已出家想到贾妃怜惜贾家—为贾家“平反”—贾家再度兴旺起来。让主要人物角色有一个美满结局是观众的普遍心理。

但87版电视剧没有这样做,而是大刀阔斧砍掉贾家再兴旺的所有章节,直接改编成宝玉和北静王出征没有返回,林妹妹听到娘娘赐婚给宝玉宝钗后气绝身亡。宝玉回来奉命完婚时又传来元妃娘娘殁讯,贾家被抄同时贾母死,所有的家眷被关到牢里,然后卖的卖死的死。宝玉被北静王救出后绝望出家。这样的改编具有改编时的时代特点。原著知识含量浩瀚无边,特别是涉及到佛道两方面的文化因素,许多是后人难以准确理解的,当时也不具备普及的社会条件。而电视又是大众文化,即使允许普及也很难将“玄”的东西表现出来。所以,从时代和历史两个角度结合来看,这样的结局是很有艺术水平的。

另一方面,电视剧本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以使其与时代环境相结合。比如,原著中没有写劳苦大众的艰辛生活,只是提及贾府因荒年地租收不上来,贾家财政严重透支,早是个空架子了。刘姥姥进荣国府就是家里快要饿死人了来贾府讨吃的。剧本根据这一线索加人了大雪地农民将自己嘴里掏出来的粮肉送入贾府的过程,路途跋涉、千辛万苦送到贾府,由于数目太少被贾珍责骂。这一增加部分烘托出封建贵族的奢侈生活是建立在广大劳动人民血汗基础之上的。这增加了原著的社会意义,拔高了《红楼梦》的社会价值,让华丽的贾府和槛楼的百姓形成鲜明的对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增加的部分还有,贾链为尤二姐讨回公道,将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又杀人灭口及放高利贷等所有的坏事调查清楚后公布出来,让刑王二夫人真相大白。原著中王熙凤所做的一切坏事瞒天过海,只是放高利贷和暗中操作让尤二姐退了婚的男人张华告贾链“强娶民女”的事成为查抄贾家的罪证之一,被贾政贾链知道一二,其余都不知道。剧本改编则让贾链王熙凤夫妇因钱和妾加剧矛盾,致使贾链为尤二姐伸冤,查了个水落石出,彻底撕开了王熙凤八面玲珑的面纱,让她恶有恶报,让观众痛快地出了口气。这样的艺术改编增加了原著的清晰度,将原著朦胧的东西爽快地晒出来,实在是高明大胆的手法。对这样的千古名著敢如此改编恐怕也是千古难能、空前绝后了,因为后来人越来越难读懂《红楼梦》,更不要说合理改编了。

四、有增有删,成就全剧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剧本在增加一些元素的同时,也把一些限于时代环境不易清晰表达、普通观众很难看懂的内容删减了。增删之间显现出编剧的良苦用心和衔接上的艺术手法。比如,原著有关僧道及金陵十二钗因缘和合的内容被全部删除。因为这一部分除曹雪芹自己外连高鄂也不一定清楚。在他的续写部分里明显可以看出他对佛道、诗歌及中医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所以人物因果出现误差不少。最重要的一条因果关系是,宝玉和黛玉的前世缘是“三生石上绛珠草黛玉,赤瑕宫神瑛侍者宝玉”。因赤瑕宫神瑛侍者每日以甘露灌溉绛珠草,让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知道赤瑕宫神瑛侍下凡为人,所以绛珠草也下凡为人,要以眼泪还灌溉之恩。这条线索是清晰的,就是“木石姻缘”。至于宝玉口里衔的那块玉,则是女妮补天剩下的石头,也夹在里面也下凡了。这样一来,宝玉的身上就有两个“神识”—赤瑕宫神瑛侍和石头。

而宝钗的前世是什么她身上的金锁的来历呢“金玉姻缘”的由来呢这条线索就乱了。到后来出家的是“石头”,那赤瑕宫神瑛侍哪里去了呢?高鹦续到最后很难圆说前因。所以张爱玲曾发恨说“《红楼梦》没写完,高愕续了后面改前面。”既然是不清晰的部分,全部删除是英明的。当然还有一些副线如赵姨娘之死,宝玉疯傻、妙玉被抢等情节全部删除。这样编是科学的,因为这些内容是从佛道文化的角度写的。佛道在我国历史上有过争辩融合阶段,普通读者很少人能完全弄明白,所以剧本删除这些情节是对的。电视毕竟是大众文化,深奥的东西只能留给红学家了。

浅析87版电视剧《红楼梦》之美学价值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峰,《红楼梦》作为传世经典为后人敬仰评说,而其衍生出的电影电视剧戏曲等各艺术品种在近百年来层出不穷,而央视87版的《红楼梦》无论是其精良的服装化妆道具布景,抑或演员精湛的表演和贴近原著的形象,还是情节的改编创新,均取得了丰硕的艺术成就,为我国电视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扛鼎之作。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文章重在从演员的表演,剧本的改编,音乐的契合,时代的意义四个方面来评价此剧的美学价值。

一、 演员表演的现实意义

悲剧接近快感,喜剧接近理性,悲剧是最具有理性的艺术。“千红一窟,万艳同悲”这八个字充分地诠释了《红楼梦》整部小说的基调和人物走向。无论是正副册中的小姐丫鬟,还是金子塔尖的贵妃夫人,逃脱不了悲剧命运和宿命。其中,邓婕刻画的王熙凤,陈晓旭饰演的林黛玉,神形俱似,还原了小说中人物的精髓。电视剧作为在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之后产生的一种最为贴近百姓接地气的艺术形式,在与观众的互动中具有天然的优势。而艺术的价值有许多种,比如教育,认识,经济,娱乐,审美,其中审美是核心的价值。而审美价值要强调艺术的本体精神,强调对世界,对生活的拓展。《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人情世故的描述,诗词歌赋的水准,雅俗文化的完美结合,都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中电视剧版本的《红楼梦》的世俗文化从来没有放弃教化大众的作用,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为下层大众服务,也为精英和统治者服务。比如,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中对于门童和贾雨村微妙关系的刻画,一个曾经落魄在寺庙寄居的穷酸文人他乡遇故知,害怕暴露自己的底细而铲除了现在做门童,当年患难与共的小沙弥。还有灵魂人物邓婕饰演王熙凤在《王熙凤弄权铁槛寺》的表演可谓精湛炉火纯青。位高权重的王熙凤在老谋深算的尼姑面前卖弄权势,几句谄媚的奉承便让二奶奶为了几两碎银造下杀人之孽。其中邓婕将年轻气盛得意忘形的二奶奶饰演地入木三分,其中一个特写,在馒头庵下榻歇息的时候,邓婕卧床小憩,一个懒腰打的恰到好处,显出了地位的养尊处优,又把其傲慢自大的内心表露无遗。而老尼姑的老辣阴险也是锦上添花。其中其拜托王熙凤成功的阴笑,笑里藏刀,令人不寒而栗。这样的丑恶交易亦为今后的悲剧埋下伏笔。放眼今日,这样的情节亦在上演,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希望证明自己,一腔热忱,然而在江湖老饕面前,其只不过是枚冲锋陷阵的棋子。最终终究“忽喇喇似大厦倾”,自食恶果。这一情节和我们中华文化当中的“因果报应”吻合的。这样的情节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中国近千年来的形成的人情世故的反映隽永而深刻。值得当今时代的职场白领或者官宦领导揣测体味。

二、 剧本改编的成功意义

生命的本质就在于他时时刻刻面临可能性。对于高鹗续写的皆大欢喜的后四十回,这样符合中国主流团圆美满结局,迎合传统文化的追求的皆大欢喜的结局进行了颠覆式的改编。句中所有的王侯贵族家破人亡,荣宁二府流离失所,男女家眷全部沦为阶下囚,可谓悲剧中的悲剧。悲剧首先要产生精神痛感,朝气蓬勃天真烂漫的大观园竟然成为残花败柳凋败萧条的死水塘,意气风发粉面含春的贾宝玉成为邋遢落魄的行乞人,“阆苑仙葩”的黛玉,“气质美如兰”的妙玉,“击鼓莹润”的薛宝钗等等都香消玉殒,郁郁落寞。观众在电视剧前三十回看到的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贾府,一个茄鲞“竟用到几只鸡来配它”的贵族园地竟然无情地滑向了灭亡的深渊,如此迅速而让人错愕。电视剧第一次让人们对中国式的大悲剧有了深刻的反思,这一对传统电视剧创作思维定势的叛逆挑战,可谓创举。然而今天看来,这样的改编既符合了原著的原本走向,又达到了一定的艺术审美的高度,可谓双赢。因为悲剧更能唤起观众内心深处的巨大共鸣,一种遗憾的残缺的不完满的美是悲壮的,震撼的,是隽永亘古的。传统的大团圆式的收尾落入俗套,更是无法令观众信服,短暂的观看快感无法带来深沉的心灵启迪。若大团圆的结局更是沦为了电视快餐文化的一道家常便饭。

三、 音乐的契合,王立平的创作高峰

笔者看电视剧版红楼梦最为感动揪心的桥段有两个,一个是《分骨肉》诠释的中的探春与贾府众多家眷诀别时那句“奴去也”,唱的肝肠寸断,催人泪下。画面和人物的情绪以及音乐有着完美的结合。那一句“离合皆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对亲人生死离别有着亲身体会的人无比唤起内心深处最悲恸的共鸣。戏剧冲突在音乐的推动下到达了最高潮。貌似一派花团锦簇的嫁女场景,实则是“告爹娘,休把儿二挂念”的无奈心酸绝望。王立平的音乐有着深沉的人生体验和精神高度,情感表达丰富充沛,令观者久久难以平复。还有一个是《聪明累》中闪回王熙凤轰轰烈烈一生的片段与其死后苍凉横尸郊野的悲惨结局的强烈对比。悲剧的最终结果走向崇高,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大悲剧。人人都可以王熙凤的身上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编曲采用了琵琶作为主乐器,有着微妙的情绪诠释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撩拨着人最柔软的心弦。以及更为经典传世的《枉凝眉》,《晴雯歌》等插曲都是既把握了原著精髓,又在此之上有了更具高度的创作的代表。

四、 时代造就经典,经典从未超越

固然其他版本的《红楼梦》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然而电影受到时间制约无法充分展示这一宏大巨制的饱满风貌,越剧《红楼梦》这样的戏曲版仅仅程式化的对情节做了抽象的艺术表达,各种舞台剧或者快餐文化的发源地香港电影《红楼梦》更是缺乏厚重的艺术气息,实在是商业社会的产品而已。所以这一集天时,地利,人和多方面成功要素与一身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以其精英的创作团队,精益求精不浮躁不拖沓的创作大气候,良好的社会风气和淳朴的八十年代特有的人格素质,厚重的顾问专家,精良的道具服装,人戏合一的演员表演。造就了其的不可复制的成功。距今二十多年的时间当中,“在中国各大电视台重播了七百多遍”的惊人纪录从未超越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另一个例证。在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这样一个中国内地电视剧第一个制作高峰赢得了业内以及观众的赞誉。是一个必然的结果。当时,中国影视界的创作经过“文革”之后进入了一个百花齐放的高峰,对于文学名著的改变也是当年非常主流的影视创作的源泉。一时间,《西游记》,《聊斋》,《三国演义》纷纷上马,涌现出一大批的经典。当中,神怪类古典小说含有的民俗文化有着更受老百姓欢迎的天然优势,《红楼梦》的问世,让人怀疑其丰富的古代诗词歌赋的底蕴,凝练的厚重的文化修养是否能为百姓所接受和认可。然而这部改编版的电视剧“通俗中见斑斓,曲高而和者众”,无论童叟,无论贫富,均为之倾倒迷恋,再一次发觉了红学的永恒魅力,是我国电视剧创作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


微信扫码关注有格公众号
定制个人表导专业能力提升方案

有格免费课

《电影评论》影评第一章第一讲

立即学习

方案简述

  • 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测试
  •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测试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参考教课老师的日常管理反馈,全方位多维度对学生全面分析,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案,冲刺理想高校。

打造个人提升方案
有格表导教育_表导艺考_表导培训_高中表导-济南有格表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