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格表导教育|艺考表导培训机构|有格表导教育官网

返回
顶部

中国道路的影像呈现 —— 论《流浪地球》的科技创新与文化价值

时间:2021-04-15


被誉为 2019 年国产重工业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上映后掀起了国内科幻电影热潮,截至4 月 13 日,票房高达 46.52 亿,赶超《红海行动》,进而成为我国电影票房第二的新主流电影。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科幻电影一直处于萌芽状态,《流浪地球》无论从外在中国风的视觉特效,还是内在中国式的思想观念上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堪称我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式作品。

一、科幻电影的技术创新。

《流浪地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的突破性进展。在此之前,中国没有完善的科学技术来支撑国产科幻电影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珊瑚岛上的死光》代表着中国科幻电影的诞生,随后又出现《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科幻影片,但由于当时制作水平有限,且中国人对科幻缺乏认知,因此这些科幻影片并未产生实质性影响。直至二十一世纪, 《星际穿越》《阿凡达》等好莱坞科幻电影的成功,才重新激起中国人对科幻电影的热情。此后国产科幻影片开始模仿和学习西方影片,并积极地寻找着适合本土国情的影片风格。

《流浪地球》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电影人意识到科技创新才是中国科幻电影的立足之本,也标志着我国影视特效技术的阶段性进步,完成了中国科幻电影大片从无到有的突破,帮助大众树立了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从特效发展的角度来看,好莱坞电影特效往往伴随着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因此,好莱坞的电影工业技术体系相对完善,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数码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整个特效电影的加速发展,而此时的中国由于没有完善的相关工业体系,在特效电影发展上相对落后。但是,中国人凭借着智慧和汗水,紧跟国外特效电影发展的步伐。

在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影视特效公司纷纷成立, 如影视特效公司 BASEFX 凭借着承包海外影视后期项目的方式,边实战边发展;水晶石电影数字制作公司凭借着坚决购买正版软件的一丝不苟从业精神,完成了从纪录片特效制作到电影数字特效的成功转型;再如华龙电影数字制作公司凭借着丰厚的经济实力和市场资源站稳了脚跟。这些都是我国实现影视特效的突破性发展的基石,也促成了《流浪地球》在科幻电影的创新和科技层面的成功。

《流浪地球》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体现了中国人对科学的执著精神,也得益于其团队的精心制作与不懈探索。从特效制作的数量上看,《流浪地球》整部影片一共有 2003 个视效镜头,其中75%的特效由国内影视特效制作公司 MOREVFX 完成,德国和韩国特效团队的部分仅占25% 。对于科幻电影观影效果而言,影视特效意义重大。从影片制作质量上看,《流浪地球》在我国特效电影史上可谓出类拔萃,无论是大气磅礴的冰封地表奇观,还是绚丽宏伟的太空景观,亦或熙熙攘攘的地下城景,每个画面都经得起玩味与考量。《流浪地球》的特效总监郜昂表示,在特效制作中,精确到每一个细节才能使画面有真实质感,例如在风雪交加的地表上,漫天白雪落在人的头盔上会弹起一定弧度再落下,这种雪花与救援队员外形产生互动的细节使得画面更真实。《流浪地球》的成功证实了我国特效发展水平已突破原有的技术水平,其特效制作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标志着中国影片在制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度,彰显了我国的大国综合实力。

三、中国元素的合理植入。

在对国外科幻电影进行学习和借鉴之余,《流浪地球》还积极探索中国本土文化,巧妙将各种中国元素植入到影片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科幻影片风格。在影片主题上,《流浪地球》是一部典型的中国特色的新主流电影,明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递正能量。在此之前中国已有成熟的新主流电影如《红海行动》《战狼2》等,但是对于科幻题材的新主流电影而言,《流浪地球》可谓开山之作。

从影片视觉效果上看,《流浪地球》成功塑造了许多标志性的中国元素,例如中国式人物形象、中国城市特征以及中国自然景观在影片中都有具体的各种表现。影片开场描绘的未来地下城中,穿着中国风校服的韩朵朵、穿着工装服的刘启以及戴着粗金链、一身混混装扮的一哥,三人追逐在具有北京特色的“胡同”的街道中,在这样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场景中塑造出鲜活的中国式人物形象。

此外,由于《流浪地球》影片时间定位在尚不久远的 17 年后,因此人们仍然保留着现有的生活方式,他们爱吃饺子爱撸串,热衷于打麻将、游戏机、舞龙舞狮等各种娱乐方式,将中国城市文化中市井风情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式的视觉特效不仅体现在熙熙攘攘的地下城中,在冰封的地表上也能看到中国式的自然景观,例如当救援队的运载车经过山东时,其地貌就参照山东的山体地貌进行了精心设计,以泰山为核心意象建造出同样山型、高度的山脉以反映出山东的景观特色。

总体而言,《流浪地球》极力保持中国元素,力图使观众看到独一无二的“中国风”科幻影片。虽然早已习惯好莱坞大片的国内观众可能不太接受这种表达形式,但这种接地气的中国元素的确是导演及创作团队经过精心考量而创作出来的,也体现出中国科幻片区别于好莱坞科幻片的文化亮点。例如,影片中穿着校服的韩朵朵坐在充满怀旧风的教室里,其中仍然用着黑板和木质桌椅,学生们一遍遍朗诵着“希望是什么”。这种怀旧场景在现代都很少见,更何况是在未来 17年后的地下城中。显然,这种怀旧场景是制作团队刻意为之的创作策略,是为影片思考“希望是什么”做铺垫,同时也是通过未来人对以往生活的缅怀让观众产生更多共鸣。这正是国产科幻影片独创的叙事风格,也是其区别好莱坞科幻电影的独特标志。

三、文化价值的中国式表达。

一部科幻电影要想成为里程碑式作品,光有技术上的突破和创新是不够的,还必须包含普世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流浪地球》融入了集体主义情怀、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相关文化,反映的思想观念具有不同于西方的中国本土文化特色,表现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价值观。

首先,《流浪地球》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集体主义情怀。所谓的集体主义,指的是将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国人鲜明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浸染。纵观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以血缘人伦关系为基础的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而儒家思想最崇尚的文化核心则是“孝”,“孝”字体现在孝敬父母、祖父母、高祖父母,一脉相承,世代相传。同时孝敬还可以衍生为尊敬叔伯、善待兄弟、尊夫爱妻,促使中国注重血亲关系。对于非家庭谱系中的“孝道” 则体现在忠君爱师、尊敬父老乡亲,形成中国社会复杂的宗法伦理关系, 构成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网络。因此,不难理解《流浪地球》中,在地球面临危机的最后一刻,每个中国人心中心心念念的都是他人和集体,例如,刘培强、刘启、韩子昂血浓于水的亲情,队长王磊远赴杭州只为救自己妻儿,等等。此外,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准则,即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流浪地球》中刘启、王磊等一行人用氢气燃烧反推动力从而推动地球离开木星,完成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升华,就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流浪地球》与好莱坞电影中的个人主义情怀有着本质差别,个人主义反映的是美国文化中自我奋斗、自我成功、自我实现的价值观。

其次,《流浪地球》这部影片体现了强烈的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是中国人从古至今的精神内核,是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形成的价值追求。《流浪地球》有意刻画同一家族的三代人物,父亲刘培强对家人抱有执著的想念,外公韩子昂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孙子刘启和孙女韩朵朵的安全,虽然刘启一直不理解父亲离开的苦衷,但是最后关头还是认同父亲,两人加入“流浪地球”计划当中。 “流浪地球”计划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是在所有人的不懈努力下最终成功。正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这体现了中国人的不屈不挠、 不畏艰险的民族精神。

此外,《流浪地球》还体现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杰出意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将人类命运与自然命运看作一个整体,是针对人类未来发展所提出的中国道路与中国方案。《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在 2075 年太阳急速衰老膨胀、即将耗尽能量的最后一刻,人类决定要带着地球进入另外一个星系,由于在逃逸的过程中能源不足以推动地球进入另外一个星系,人类将面临终极生存问题。尽管联合国已命令放弃地球,但中国仍然不放弃,要带着地球去流浪,通过团队合作成功拯救地球。营救的过程中,刘培强、刘启等人得到了联合国的支持和世界友人的帮助,最终拯救了地球,人类才得以生存。带着地球去流浪,体现的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构建,也是影片最具有创新意义的价值体现。

 

家国梦影

 ——评《流浪地球》的家国情怀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于2019年春节档上映后,上映15天累计票房突破40亿元,位列《战狼2》之后成为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这两部电影一部是战争片,一部是科幻片,虽然类型不同,却有很多巧合之处。除了都是由演员吴京主演外,两部影片还都有着丰沛的情感浓度,能够在观影过程中激发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从民族自豪感到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切,体现出深厚感人的家国情怀。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导演郭帆指导。电影在改编之初便收获了大量关注,科幻迷们既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这部作品,同时在心中也捏了把汗,因为其设定与构想恢宏复杂,如何通过银幕来呈现对于创作者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最终电影《流浪地球》以具有表现力的特效制作、精彩的叙事脉络与精致的情感表达开启了中国科幻片的新篇章。

一、人物关系设置

作为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并没有忽视对个体的塑造,在影片中依然有完整的家庭结构—以吴京所扮演的刘培强为核心展开。影片设定在未来世界,太阳急速衰老膨胀,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了“流浪地球”计划,在地表建造上万座行星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用以将地球推离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前往新的家园。刘培强是领航员空间站的一员,在浩渺宇宙中伴飞地球。他的儿子刘启一直将母亲的死归咎于父亲,对成长过程中刘培强的“缺席”耿耿于怀。刘启长大后,与外公和被收养的妹妹一同参与到了拯救地球的计划当中,刘培强最终也以身殉职。可以说,整部影片的核心是围绕这个家庭展开的。远走的爸爸、死去的妈妈、收养的妹妹、年老的外公和热血的少年,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却破碎的家庭结构。

《流浪地球》对家庭的细致描写使得影片超越了“科幻片”的类型,也突破了类型片的局限。在这一点上,电影与小说是不同的。原作小说中人物的情感纽带相对淡薄,情感关系并不紧密,整部小说以人类文明的延续为最高目标,人们严格遵循着联合政府的指令。比如在学校中只有理工科,人文艺术类学科几乎消失。联合政府在生死问题的分配上具有绝对权威,每三对夫妻通过抽签的方式只有一对获取生育权,逃生也要遵照年龄顺序。人类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死亡的恐惧超越了一切。

影片并没有完全遵照刘慈欣科幻理性的风格,而是重构了刘培强一家,加入了父子和解、兄妹情深和隔代抚养的情感线。刘启无法原谅父亲放弃对重病母亲的治疗,尽管想念父亲却不肯表达。但父子二人携手共渡难关的过程中,也让刘启逐渐理解了父亲的心。这些看似俗套的情节安排却最能体现出编剧的用意所在,即面对死亡时,依然要关注“爱”,情感的纽带是宇宙中最为坚固的存在。家庭作为社会中的最小单元,承载着最深厚的情感浓度。影片在人类对抗终极命运的宏大叙事中加入了祖孙三代的爱恨情仇,情感成为推动主人公行动的

主要力量。

当然,为了表现戏剧冲突,《流浪地球》牺牲了大型科幻片的史诗感,对影片的逻辑性做了模糊化处理,整部影片集中于借助木星引力改变地球轨道这一个情节展开。其中,以救援队运送火石和借助木星爆炸冲击地球这两次救援任务为叙事重点,虽然叙事线条单一,但情感的层次递进清晰有力。《流浪地球》没有一味地追求科技感,而是在理性科幻中加入感性叙事,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幻电影。

二、技术进步下的中国特色

末日灾难片并不少见,但大多以欧美为背景,而在《流浪地球》中,中央电视台大楼、东方明珠塔等中国的地标性建筑首次出现在科幻灾难片中。这代表着国产科幻片的一大进步,而《流浪地球》中的特效制作更代表着国内电影工业的进步,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科幻片未来的更多可能。值得肯定的是,在技术的进步下,《流浪地球》没有与欧美科幻电影同质化,它是不同的,是带有中国特色的。

首先,《流浪地球》区别于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式的科幻电影,重点刻画了团队合作。没有任何人是“超级英雄”式的存在,每一次成功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李光洁饰演的救援队长王磊带领CN171-11救援队运送火石前往杭州,背负着重新点燃发动机的使命。一路上困难重重,也有队员不幸牺牲,但救援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使命,这正契合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精神:牢记使命,勇往直前。刘启与韩朵朵由被征召用车到主动加入到救援行动中来,便是深受这种精神的影响与感召。尽管最后CN171-11救援队的任务失败了,但它让我们看到很多无名的、默默的牺牲,人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这种牺牲精神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情感表达。而在点燃苏拉威西转向发动机的任务中,李一一、Tim也加入到队伍中来,每个人都像是一颗微小的螺丝钉,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用自己微小却坚定的力量共同点亮了延续人类文明的火把。尽管这是一部国产片,但“流浪地球”计划的成功并不只有中国人,最后的点火任务是由全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救援队员们共同完成的。全人类在最后一刻放下了个体自我,成为了命运共同体,这种包容的精神正符合我国一直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

其次,在科幻的外衣下,各国的科幻片都在输出自己的价值观,探讨宇宙哲学。死亡是终极的哲学命题,而在《流浪地球》中“死亡”的背后却始终隐藏着希望。当人们向深邃的宇宙凝视时,并不只有深渊,还有繁星的光芒。当刘培强要去领航员空间站执行任务时,他很清楚此生可能不会再与家人相见,他告诉刘启“爸爸是天上的一颗星星,当你想爸爸时,就抬头看看星星”,便是给了刘启一种寄托和希望。当联合政府宣告“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后,随即启动“火种”计划,让空间站保存着人类文明的所有资料在宇宙中航行,而地球与地球上的几十亿人口将被放弃。刘启提出的“木星氢气爆炸冲击地球”计划被联合政府否定。当所有救援队都放弃了希望准备回家时,刘启团队仍然选择放手一搏。被认为成功率为零的计划是否还有坚持的意义?影片给了我们肯定的回答。这或许就是电影的戏剧性,但《流浪地球》想要向我们传递的是在茫茫宇宙中人类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多么的短暂,正因如此希望才有存在的意义。就像影片中的韩朵朵所说,“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

三、“家园”概念与“流浪美学”

刘慈欣对电影《流浪地球》的评价是:“《流浪地球》有着历史片般的厚重感。这是一部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上的科幻电影。它很好地诠释了中国人对家园、土地的情感。原著《流浪地球》提供了一个背景,这是一次成功的再创作。”如他所说,影片对人类生存的家园有着深深的敬畏。在“家园”与“流浪”之间,《流浪地球》诠释出了在灾难片中别具一格的“流浪美学”。

在《流浪地球》的后半段,联合政府宣告“流浪地球”计划失败,在地球撞击木星之前人类还有最后的七天时间,各国救援队纷纷扭头回家,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与家人团聚。这是影片中的温情时刻,在救援人类的征途中勇往直前的英雄们奔赴到最后,这也是温情的体现。韩子昂在车上挂着佛珠佛像;日本救援队在车内挂着风铃,念叨着“好想喝碗味噌汤”;远在领航员空间站的俄国领航员带着伏特加。人们用这种方式怀念自己的故土,以慰藉流浪征途上的心。人们想要回去的那个“家”,是地球上的“小家”,而地球是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母亲的怀抱与脚下的土地同样能给予我们温暖与踏实的安全感,而“回家”才是《流浪地球》真正的情感内核。

在原著小说中,有“飞船派”与“地球派”两个派别,前者主张人类乘坐飞船逃亡,放弃已经被破坏的地球生态系统,后者则是“流浪地球”计划的拥护者,主张带着地球逃亡,在宇宙中寻找新的家园。对于人类来说,随着时代的变迁,曾经流浪的生活方式逐渐转变为固定的生存状态,人们便对“一直在路上”赋予了浪漫主义色彩。中国古代武侠小说中浪迹天涯的侠客便是流浪美学的典型代表,人们对武侠片中侠肝义胆之人更不乏敬畏之情。在《流浪地球》中,流浪的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整个生态系统,是承载着几十亿人口的地球。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体,每一寸土地都与人类的发展历史息息相关。

山河湖海、风霜雨露都见证着人类文明的历史。而它将以漫长的岁月开启一段孤独的旅程,奔赴一个未知的目的地,前途的未知性给予了这段旅程一种孤寂之美。在“流浪地球”这个概念中,蕴含着全人类共同的乡愁。太阳系是地球的家,当太阳系不复存在,地球便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所有人也就成为离家的游子。这种乡愁与末日叙事的苍凉感结合起来,具有了一种悲壮的美。

在《流浪地球》中,刘培强烧毁了人工智能莫斯,改变了空间站的运行轨迹,以身点燃冲往木星的火焰。空间站上载有人类文明迄今为止的所有资料,但正如刘培强所说,没有人类的文明毫无意义。这或许也是中国科幻片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更加感性,也更加“安土重迁”。刘培强宁愿冒着人类文明彻底消失的风险也要拯救地球,因为如果地球毁灭了,人类这个物种就消失了,那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空间站不过就是一座墓碑。在“回家”与“流浪”之间,寄托思念、追逐希望奔跑的一直都是那个“在路上”的人。

从“家庭”到“家国”再到“家园”,《流浪地球》表现了中国人留恋故土的民族情怀,对宇宙的敬畏、对温情的守护,都为国产科幻片打上了属于自己的标签。影片从地下城、被毁地表与浩瀚宇宙三个空间来表现末日灾难下的人性,在仰望星空之时人类尽管渺小却勇敢坚毅。在末日灾难之下,人类的情感是力量的源泉,我们向往希望与光明,更加珍惜平凡的岁月,这便是影片带给观众最珍贵的力量。

结尾

导演郭帆为中国科幻电影做出了一次成功的尝试,从故事的铺陈展开到情节的张力设定,从情绪的渲染到镜头的调度,都做到了精益求精,配乐与特效更是惊喜之笔。《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打开了一道门,我们期待有更多、更优秀的科幻片涌现,带领观众驰骋在想象力的世界里,共同仰望星空。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传达

——评《流浪地球的》的突破与创新

2019 年春节档有不同类型题材的八部电影展开竞争,最终,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独占春节档票房20 亿,档期满意度85.6 分,两项成绩均名列春节档电影之冠。 当然,比数据更 好看的是电影本身,壮观的场面,炫目的特效,融合在地球有难,全球共担的感人情节中,使得整部电影 自然地呈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狂欢。

在近百年国产电影史上,国产科幻电影成长之路尤其艰难,这有国家实力的基础性原因,有文学创 意不足的原因,有技术水平较弱的原因;但人的原因是主要因素,特别是作为科幻电影所特具的大开 放,全宇宙的艺术创作观念,在中国电影人中尤为稀缺。 而这些因素,随着《流浪地球》的出现都成为了 过去。 源自东方古国的出身给世界影迷带来意外之喜,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展现了当代中国电影工 业的技术实力。 而不同于好莱坞此类作品的个人英雄式的叙事模式,以及大气包容的新世界观—— —“人 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表达,则赋予了世界科幻电影大开放,全宇宙的艺术创作观念以新的内涵,正 是这些因素决定了《流浪地球》的大获成功。

1 源自中国的出身—— —意外之喜

随着地球资源面临枯竭、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太空探索发现的愈发增长的未知,导致全世界对人类 命运的焦虑史无前例地呈现出扩大化和加速化趋势,特别是在后工业时代先进科技的支撑下,表现在 电影艺术方面就是探索人类命运的人类灾难科幻片日益成为当代电影的主流势力。 不过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是,“在已知范围内,世界各国所拍摄的科幻电影共 2000 余部,其中由我 国(包括港澳台)出品的仅有 55 部。 ”“这就造成了如下反差:中国在现实世界里是人口最多的国家,中 国人在科幻电影世界中却是‘少数民族’。 ”[2]在开放国门,长期大量引进好莱坞大片的形势下,这种态势 最终形成了科幻电影只有美国能拍,国人自认中国根本拍不出科幻大片的心理定势。 这一点在对《流浪 地球》这部电影拍摄的前后认知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身为电影主要出演人的吴孟达就在接受采访时表 示:“公司给我看这个剧本(《流浪地球》),我以为这个剧本是好莱坞那些不要的,我们中国把它买过来 要拍这个剧本。因为里面的东西,我不相信是我们自己(中国)写的。 ”[3]而“编剧刘慈欣的粉丝在听说《流 浪地球》将被拍成电影后甚至在网上疾呼:‘不要让中国人拍! ’”[4]甚至在电影大获成功的现在,网上仍 然不乏来自国内的怀疑之声。 但是,千真万确,《流浪地球》就是中国人自己拍给全世界的科幻片,百分百纯国产! 这实在是太出 乎意料,大破常规了。 中国出品,这个标记让《流浪地球》有意外之喜,这是电影成功的第一个诀窍。

 2 直追好莱坞的制作水准—— —技术实力

好的电影必然以高超的制作水准,动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获得观众的认可。 好莱坞众多经典电影, 特别是其近年来大获成功的科幻电影,无不如此。 好莱坞也藉此在科幻电影制作水准上为世界树立了 难以逾越的标杆。 比如 2010 年的科幻大片《阿凡达》,仅 3D 拍摄就投入 3 亿美金,卡梅隆团队为此自主 研发了实景 3D 摄影系统,可以 360 度全维度呈现潘多拉星球的样貌和纳美人的飞速运动变化。 影棚内 高达 120 台摄影机及最新的表情捕捉系统,收集演员在场景中的动作和表情,再通过系统整合虚拟人 物在虚拟摄影机拍摄的画面中的行动,完成同步渲染,最终电影画面在监控器中实时呈现。 这套系统真 正实现了融演员表演、虚拟场景、电脑同步渲染、导演监控于一体的全方位实时同步拍摄,基本上不需 要后期制作,影片的真实感可想而知。 [5] 超级投资+先进至极的技术+严谨专注地制作,这是好莱坞科幻电影显著特点。 不怪国人会产生中 国人拍不出科幻电影的认知,多年来中国落后的工业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让看惯了好莱坞科幻大片 的国人,面对以上这些眼前事实,笃定科幻大片只可能是美国造。 但是,《流浪地球》毕竟不是出现在十年前的中国。 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制造国,科 学技术不敢说超越美国,但在某些领域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 在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 策引导下,困扰电影投资的问题基本解决。 而导演郭帆的团队,作为要努力为国产电影正名的新锐,具 备了足够的严谨专注度。 这些为《流浪地球》制作水准打下了坚实的主客观基础。

导演郭帆自述,在 4 年筹备时间中,团队邀请四位中科院专家参与设计,完成了 100 年编年史设 计,2000 多个特效镜头,3000 张概念设计图,8000 多张分镜头画稿,30 多分钟的动态预览,同时尽可能 还原原著场景,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 10000 多件道具来满足拍摄的需求。 [6]“在这部影片中,没 有一件道具是市面上能买到的,都是全新设计、全新制作的。 片中一套宇航服就要用 1100 多个零件,一 个头盔的构造多达 14 层。 此外,地下城、冰原、宇宙空间站等场景搭建更是十分考究,难怪网上溢美之 词不断刷屏,不少网友表示影片场面壮观得令人窒息。 ”[7] 以此而言,也许在预算、技术上国产科幻电影仍然和好莱坞有一定差距,但是郭帆团队丝毫不输好 莱坞的严谨和专注度,弥补了影片在制作上的一些不足,使得整部影片完成度极高,展现了直追好莱坞 的制作水准。 观众们对《流浪地球》特效的称赞即说明了这一点。

3 打破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流俗的叙事模式—— —东方智慧

如果《流浪地球》最终止步于以上二者,那么,她至多是一部出自中国的好莱坞式科幻电影。 所以, 要想成为真正的国产科幻片,必须要有创新,要在不输于好莱坞制作水准的同时,电影呈现出好莱坞科 幻片没有的东西。 郭帆导演在创作之初就清醒的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所以我们讲的这个科幻故事, 一定让中国人理解,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 ”[8] 在现实、政治、经济、科技、军事领域,美国一超独霸,自视为地球的主管,表现在科幻片中,美式个 人英雄主义就成为其核心标志,他们强大到打不死、灭不了,最终能拯救世界,挽狂澜于既倒。 漫威系列 电影、《2012》、《后天》、《阿凡达》等等,一再上演此类好莱坞俗套。 所以要拍一部“让中国人理解,符合中 国人的价值观”的科幻电影,就不能重复这个套路,拾人牙慧。 《流浪地球》从原著到剧本都没有重复好莱坞流俗。 在叙事结构上,另辟蹊径,一反地球即将毁灭, 就抛弃地球,移居外星球的好莱坞式框架,而是在面对大毁灭面前,不抛弃同类,不放弃地球,全球戮力 同心,一致行动,把整个地球改装成一艘巨型飞船推入太空,逃离太阳系,用 2500 年,100 代人去寻找新 家园。 “这个壮举包含着中国文化中人与家园、与大地难舍难分的情结,用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的话讲: ‘影片透露出中国人愚公移山般的精神。 ’”[9]这完全是中国人的创意,符合中国人依恋故土家园永恒情 结,完全不同于好莱坞同题材科幻片抛弃地球的情节设计,而载着全人类一起流浪也更具有普遍接受 性。 正因如此,电影在英雄情结方面远超好莱坞的不切实际。 影片非常真实的告诉全世界,没有打不 死,灭不掉的人,人类的拯救,不是靠一、两个,或者数个打不死的超级英雄,而必须是做好自我牺牲准 备的每一个人自身。 面对趁飞船逃离则地球人类毁灭,或者自己毁灭就能保护地球和人类的二难选择, 刘培强坚决用自我牺牲成全地球和人类。 这完全是中国式的英雄主义,和好莱坞式的在紧要关头以一 己之力扛下所有危险,完成不可能任务后,还能全身而退王者归来的个人超级英雄不同,刘培强和他的 同伴都义无反顾地为了“大家”而舍弃了自身。 如果说好莱坞式英雄是在用人类根本不存在的打不死灭 不掉的“超人能力”战胜天大困难,那么《流浪地球》则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自我牺牲的“超人精神”挽救 人类,这是这部电影在叙事模式和英雄主义上超越好莱坞的地方,也是其区别于好莱坞科幻片的显著 标识。 在好莱坞式科幻大片标杆面前,《流浪地球》饱含的为了亲人、家园和全人类的牺牲精神,独辟蹊 径,树立了另类的更符合实际的英雄主义—— —集体英雄主义,也就是每个人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惜牺牲 自身。 这类英雄不是具有超级能力的反人类的存在,而是活生生的来自于我们中间。 他们如此真实,如 此现实,以至于让我们每个人相信,我们都能够做到。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评委斯科特·奥林在称赞《流 浪地球》电影视效非常壮观的同时,也表示“让我感兴趣的是看到中国有自己的英雄主义特色,以及被 人民拥戴的英雄人物来为人类创造更好的世界。”[10]《流浪星球》这种打破好莱坞个人英雄主义流俗的叙事模式,显然是全新的,也因此树立了世界科幻电影新的标杆。

 4 大气包容的新世界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艺术终归是价值观的形象化延伸,世界电影自诞生之日起,无数事实说明进步的价值观会造就经 典电影,反之,落后价值观必然制造电影垃圾。 好莱坞科幻电影之所以能产生那么多经典,是和其内在 的进步价值观密不可分的。 1978 年诞生的《星球大战》系列科幻电影,之所以成就卓著,除了其制作精 良,屡有创新外,其借助宇宙寓言反对独裁和专制,宣扬民主和自由精神的普世价值观始终一以贯之。 2010 年的科幻巨制《阿凡达》,通过人类殖民潘多拉星球,奴役纳美人,破坏潘多拉星球生态,贪婪攫取 潘多拉资源,从而激起纳美人起义,赶走殖民者的故事情节,不正是反讽当前人类社会以强欺弱,耗竭 地球资源的现实,呼唤美式英雄主持正义,拯救失序的世界。 诸如此类的好莱坞科幻片,其包涵的进步 价值观使得他们能够畅行世界并为全球观众所接受和认同。 即便如此,在好莱坞科幻电影中,仍然有一个洗脱不掉的 Bug:那就是无处不在的美国中心论。诚然 以当前美国称霸全球的科技、文化、军事、经济实力,在美国电影导演和大多数观众心里,美国中心论显 得理所当然。 但是,当世界面临的灾难是针对全世界全人类,特别是当这个灾难远远超越了当前人类的 承受极限,好莱坞科幻片宣扬的美式英雄拯救人类的传奇就愈发显得不那么可靠。 好莱坞科幻片所体 现出来的美国中心论这个世界观,虽然有当前现实作为依据,但作为科幻片所预言的遥远未来,这个观 念就变得有些盲目自信了。 实际上,从好莱坞科幻片对独裁和强权的批判来看,它又何尝不是在无情的 解剖自己,深陷自我预设的困境而不知? 与好莱坞科幻片不同,《流浪地球》呈现了新的世界观,这里没有谁是中心,谁是边缘,大家是一个 集体,在全球灾难面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命运休戚与共。 影片向全世界呈现出全球各国不分大小、 民族和肤色,在全人类危机面前,构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寻求人类命运突围的壮观景象。 当预知 到灾难来临的时候,人类不是抛弃地球,另择外星而居,而是各国组建联合国政府,开展全球自我拯救, 让地球载着人类一起去流浪,“身在流浪,心在故乡”[11]的评论何尝不是全人类守候家园的执念! 影片中,当行星发动机出现大面积故障,地球和人类毁灭一触即发的时候,来自全球各地的救援 队,按照联合国政府的统一指挥,有条不紊地展开了救援,在最关键的时刻,来自俄罗斯、日本、韩国、古 巴、印度等全球各地的大批救援队伍听到召唤,不约而同转向苏拉威西救援的场景,壮观而又崇高,震 撼人心。 影片结尾推动撞针的一幕,由最初几个队员,逐渐变为不分肤色种族国籍的无数人共同的行 动,并最终成功重启行星发动机,生动的呈现了地球是我们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家园,在世界性 难题面前,人类必须是命运共同体,才能共同渡过难关。

5 结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 21 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也是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 给出的‘中国方案’。”[12]现在,《流浪地球》将这个观念领域的“中国方案”艺术地呈现在全世界面前。当电 影结尾,不分肤色种族国籍的人类,团结一心,成功重启行星发动机的时候,作为电影的情节高潮,它确 实实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狂欢,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必然引发全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反思 和认同。


微信扫码关注有格公众号
定制个人表导专业能力提升方案

有格免费课

《电影评论》影评第一章第一讲

立即学习

方案简述

  • 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测试
  •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测试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参考教课老师的日常管理反馈,全方位多维度对学生全面分析,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案,冲刺理想高校。

打造个人提升方案
有格表导教育_表导艺考_表导培训_高中表导-济南有格表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