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有格表导教育|艺考表导培训机构|有格表导教育官网

返回
顶部

海上钢琴师

时间:2021-04-15


一、简介

《海上钢琴师》由著名意大利导演吉赛贝·托纳多雷执导,1998年上映即获好评无数,其精妙的编剧、古典的摄影、唯美的配乐曾分别荣获意大利金球奖、欧洲电影奖、美国金球奖。

电影《海上钢琴师》整部影片采用回忆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名为1900的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镜头的衔接,整部电影都处理得十分流畅自然。整个故事浑然一体,没有一丝一毫突兀的感觉。让观看者不知不觉融入到电影中去,如同身临其境般与故事中的人物同喜同悲。

 

二、情节——反常表现

在电影中男主1900表现出种种反常表现,通过这些反常观众也能看出导演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第一个反常表现:面对“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的挑战,男主完全不将打败他当作一回事儿,而是放松地欣赏对方的音乐;

第二个反常表现:男主对唾手可得的财富丝毫不感兴趣,宁可违约把唱片送给一见钟情的女乘客,也不愿同商人合作。

还有一个最反常的表现是:男主从出生开始就没离开那艘船,内心深处对城市充满排斥。有一次,男主为追求爱情终于打算离开客船,可他停留在舷梯上,思考良久,最终却又返回了船舱——这是电影最经典、也最令人难以理解的一段:明明离开船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却选择留下?是因为懦弱吗?答案绝非如此简单。

男主在影片最后有一段意味深长的独白:“阻止我脚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见的东西,而是我所无法看见的那些东西。你明白吗?我看不见的那些,在那个无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东西都有,可唯独没有尽头。”“那个世界好重,压在我身上。你甚至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你难道从来不为自己生活在无穷选择里而害怕得快崩溃掉吗?”“我是在这艘船上出生的,整个世界跟我并肩而行,但是,行走一次只携带两千人。这里有欲望,但不会虚妄到超出船头和船尾。你可以在有限的钢琴上表达出无限的快乐,我已经习惯这么生活。”

这段独白究竟在表达什么?

导演就是希望用这么一个极为荒诞的故事来影射现实,所以,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视角来判断男主的行为动机——“海上钢琴师”实则隐喻着那个漂泊动荡的年代,寄托着导演的哀思: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排斥,对古朴、自由、文艺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然而,时代的轮渡绝不会为谁而停止,所以,废旧的客船最终被引爆,钢琴家和他的理想世界也最终化为尘埃,沉入无边无际的大海。虽然,影片离我们比较遥远,且鞭笞的是资本主义文明,但对我们而言也有着可以借鉴的启迪意义。

 

三、主题

(一)对世界和艺术、人生的思考

关于电影的主题,众说纷纭,其中最为重要的,其实是对1900不下船理由的解释,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艺术、人生以及世界的思考。导演托纳托雷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在《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这两部他的代表作中充分体现了他的这个特色,《海上钢琴师》中1900的与船同亡的结局给观者留下的不仅仅是对主人公的惋惜,更多的却是对这个世界的思考。电影巧妙的设计了1900主动下船的情节。导演在此段落中使用了两个大远景的对比,一面是高楼耸立的大都市,一面是对比之下略小渺小的维吉尼亚号,两相对比之后,以高饱和度的色彩和亮调刻画出的大都市显得是那么的梦幻不切实际。从1900个人而言,他说,那个时候是真心想要下船的,但一想到,在那无限延伸的城市中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他就跨不出脚步。他是一个天才,有常人所不及的能力。不过在船上,他有钢琴,有简单的生活,但是一旦下了船,等待他的却是无限的复杂繁琐的人生。

(二)时代印记和家国情怀情怀

表面看《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大海上,与世无争的故事,但却暗含深刻的时代印记与家国情怀。比如,影片一开头便出现这样的场景:一艘客轮缓缓驶向纽约,当风尘仆仆的乘客们看到远处的自由女神像后纷纷欢呼;再比如,男主降生在世纪之交,取名为1900——为什么叫这么一个奇怪拗口的名字?很显然,这是蓄意为之。对于意大利人来讲,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了解意大利的历史就会知道上述两件事共同指向一个历史事件——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意大利移民潮”。截至1900年,仅美国纽约就有多达二十万的意大利人。影片开篇便提及这段历史,明确所处的特殊时代背景,把家国情怀的主题融入电影,也为理解影片提供了线索。

(三)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可如果单纯地将影片理解为纪念“意大利移民潮”就又错了,影片的格局远比想象中宏大,上述事件只是一个引子,影片的矛头指向的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整个动荡的资本主义世界。电影开篇反复出现“自由女神像”,但“她”却隐没在远方的雾气中,若即若离,给人一种不安的感觉,这是一个单纯的镜头,还是想借此表达什么?1900年前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大一统。在这种形势下,欧美大部分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尤以美国为最,当时的纽约街头巷尾充斥商业气息,马车渐渐被汽车所取代,一片繁荣景象。但资本主义的发展直接导致对资源的争抢,殖民战争、经济危机接踵而至,世界处于水深火热中。暗示着资本主义文明的虚假繁荣,也预示那些前往美国的移民者们惨遭梦碎的悲惨命运。由此可见,对于资本主义追求物质的批判是电影导演有意想要表达的。


四、叙事特色——以小见大,符号化

(一)人物:1900

1900在某种意义上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具某种象征意蕴的意象符号,在其与周围诸种意象的关系中,1900的形象得到自然而明晰的显现,我们会深深为这种倔强而崇高的生命姿态所感动,为这种独特的命运遭际泪流满面的同时也欣慰地笑着。

1900作为一名钢琴师,从丹尼在钢琴上发现他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他与钢琴和音乐的血肉联系。他神奇的音乐天才,可谓天赋异秉,音乐是他表达自己也表达别人的语言。八岁那年,当他第一次接触钢琴,纯净优美的音乐从指缝间流淌而出,在优美的夜色中陶醉了船上所有的人,没有人明白一个从未接触过钢琴的孩子何以有如此天才,他仿佛为音乐而生。1900以钢琴演奏无限的音乐及其人生,他从不按谱弹琴,信手弹来,仿佛来自灵魂深处的声音,自由明快,表达自己的同时也以极大的感染力让周围人表露最本真的自我,让那些受世俗礼教束缚的男男女女随着他的音乐畅快淋漓地舞动。他藐视一切束缚,以“去他的规定。”的率性反抗世俗的管制,勇敢地表达出最真实的自己,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

1900是欧洲最后的贵族。影片中多次出现的关于美国与当时社会环境的描述,这应该不仅仅是一部个人化的影片。随后,我突然想到《布达佩斯大饭店》,再联想《布达佩斯大饭店》所致敬的茨威格,曾经感叹欧洲最后失去了它的优雅。在承载1900的那艘船上,虽然同时有贵族和平民,富人和穷人,弹琴的1900却始终有一份面对音乐的优雅。但当他看到那个工业化的,有无数扇窗户的美国时,他突然间意识到,这份工业与他所追求的优雅是不同的。在那里有无数的家庭,无数 的琴键,在那里人们听拷贝出来的唱片,而不是有人、有情绪的现场演奏。甚至他所爱的那个女生,那个鱼店老板的女儿,如果他真的和她在一起,她会像当时那个窗边的女孩同样美好吗?可能所有关于世界美好的梦都被城市所吞没,最后1900变成了杰利,或麦克斯,一个为生存把音乐变成竞技,一个为生存变卖了自己的乐器。

1900的形象在电影史上之所以不朽, 还在于他作为一 种精神的象征在当今社会的启示意义。戴维 . 里斯曼在其《孤独的人群》中曾经对当今社会及人类的生存做出过精妙而透彻的分析, 他认为二战后, 当代社会的性质发生了进一步的激变。这是一个“他人“引导的社会, 它日渐趋于组织化、整一化。社会中的个体, 作为”有组织的人“成了庞大社会运转机器中的一个”物件”。个体不再显得重 要, 个人在无所适从的状态下感到无所不在的焦虑, 个人的行动在面对一个”非诗化”的世界时失去了它的严肃、 崇高, 成了一种盲目、卑微的悲剧性的存在。这也正是影 片中 1900拒绝踏上陆地的缘由, 他面对喧嚣世界对自己精 神主体性的无情摧残时, 毅然选择捍卫精神的自由, 这种 选择无疑是孤独的, 但也正是这种孤独成就了 1900 精神的 高贵。同时, 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 1900的别样生存 启迪每一个人反思自己的人生价值, 承载了我们对理想生 存与精神自由的内在诉求。

(二)大船:弗吉尼亚号

电影用一艘船承载了了整个世界,展示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影片通过对话以及精心设计的桥段展现船外世界的动荡局面,比如:“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莫顿向男主发起挑战,影片刻意丑化他的形象,让他身上散发着浓厚的铜臭味儿;有个唱片公司的商人慕名来船上录制男主的钢琴曲,扬言将唱片卖到世界各地,让男主拥有财富。这两个人一副奸商嘴脸,实则影射时人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再有,就是通过对话,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世界正处在战乱中。所以,真心佩服导演的独具匠心,将故事设置在一船之上,但世界却已尽收眼底。


五、艺术特色

《海上钢琴师》自1998年在电影院上映以来,前后捧走了22项国际大奖,而且在豆瓣有92万人给出了9.2高分。这是一部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通过剪辑、摄影、音乐给观众讲出了一个迷人的故事,正因为有这些技巧的衬托,才使得这个故事经久不衰。

(一)摄影摄像

         整部电影壮观场面不亚于《泰坦尼克号》,每一处的摄影运镜都相当丰富。还记得小号手和1900初次见面,那摇晃的的船只和优美划行的钢琴吗?当你在大荧幕感受这份刺激时,少不了摄影机精密的调度。……………

(二)剪辑

     除了摄影,《海上钢琴师》的画面流畅自然,剪辑方面也是非常出色的。电影中最经典的“斗琴”这场戏,剪辑上可是花足了功夫,让影片节奏和情绪起起伏伏,勾人心弦,这段1900大战爵士乐鼻祖的好戏每看一次,都有新的体会和收获。……………

(三)语言艺术

           作为时光三部曲中,最内涵稍微晦涩的一部《海上钢琴师》的人物语言设计,富有玩味和艺术性。麦克斯,这个人物在旁白在当中已经告诉我们,“只要还有一个好故事,只要还有好听众,故事就没完。”那么这部电影当中的内核是它包含了一个好故事,一个极端精彩的故事。也是一开始,它就用叙事人的旁白告诉我们,这是个好故事,但是没有任何人相信。它是匪夷所思的,同时又起伏跌宕极具戏剧性的,准确地说是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个故事。在故事的最后,麦克斯为了生计,卖出了象征他理想的小号,但乐器店老板则选择再将小号转送还给他。因为在听完1900的故事之后,他觉得麦克斯应该把自己的心中仅存的那份艺术和优雅坚持下去,虽然康恩牌小号已经不值钱了,但他会在接下来的生活中用到它。而麦克斯则感谢了老板,带着小号走入了烟囱里正冒着黑烟的美国。“一个好故事远比一把小号更有价值。”呼应的麦克斯所说的好故事,同时也给了电影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四)画面综合

        到影片最为人所知的段落,应该是1900与爵士钢琴家斗琴的故事。这本是一个不那么好拍的段落。因为弹钢琴一共就是那么几个机位,比如琴键、琴弦、演奏者的脸等等。但托纳多雷运用丰富的围观者和附加的道具,让这段显得非常有趣味。比如导演用特写镜头表现那个假发女人,那个被烟烫到的男人,甚至是麦克斯的绝望姿势,还有那个眉飞色舞的乐手,电影段落 丰富电影画面与此同时,还有通过点烟所造成的那个先抑后扬的悬念。当把这些交叉剪辑进入到弹琴段落时,整段影片就变得丰富而具备表现力了。而这段场景也成为了影史上最经典的音乐演奏段落之一。

        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片段,从来不按照常规出牌,总让观众意想不到,朱塞佩·托纳多雷导演创作手法自由,相信观众对他的其他两部作品《西西里岛的美丽传说》、《天堂电影院》也是耳熟能详。

(五)空间调度

在影片中导演大量运用展示空间的大全景画面,以使画面开阔,景深悠远。此种景别,能充分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渲染气氛、创造意境。同时在展现空间的时候又经常会把镜头调度到人物或物体的近景或特写上来体现一种凝视的恬静。

本片采用回忆的方式来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现实与回忆中反复切换。在现实进入回忆的转换中多通过Max与其他人物的对话来达到场景以及空间的调度;而在故事情节发展时,则模拟人物的目光,以人物的角度来实现空间的转换。

在“钢琴决斗”片段中导演采用化入化出的手法有一段非常精彩的空间调度。“化”的方法,通常比较含蓄、委婉,并往往表现有某种寓意。伴随着Jelly登场后,长镜头定格在人物的远景后平移至吧台方向,从画面右下脚开始化入酒杯,拉近,并且将其他是物体包括Jelly全部化出。使观众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酒杯上。虽然实际上Jelly和酒杯两部分都存在于一个整体的完整空间中,但导演的这种风格化处理却给了观众一种空间跳跃的异样感。

(六)镜头运动

电影作品中的大多数的镜头是平视拍摄的。而在《海上钢琴师》中导演却大量运用仰摄、俯摄镜头和通过推、拉镜头的淡入淡出完成大全景与特写的镜头切换是本部电影最显著的视听特征之一。如影片中Max站在即将被炸毁维吉尼亚号前对船身大全景,又如“钢琴决斗”一场中1900对拿这即将燃尽烟头的Jelly的中景镜头。此处运用仰拍的镜头展现了1900内心对Jelly此时的态度“这不是较量,而是学习”正如影片旁白所说:“他没有竞争的体育精神”,“…籍此能学到点新的东西”,他对Jelly的态度是尊敬的。这和在此片段结尾部分1900直视一旁呆若木鸡的Jelly将点燃的香烟放入他口中“你抽吧,我不会。(“Yousmokeit,Idon’tknowhow.”)”,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映了1900的内心前后变化。此场景中关于大全景的环境描叙多用俯摄完成。其次如:Jelly弹奏完第一曲后,俯视1900的镜头;给人一种压迫、蔑视之感。

从大全景到局部特写切换多次运用推镜头与拉镜头形成两个场景的切换。此处镜头的主要作用是突出主体,使观众的视觉注意力相对集中,视觉感受得到加强,造成一种审视的状态。它符合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由远而近、从整体到局部、由全貌到细节的观察事物的视觉心理,可以调动观众对被摄对象的关注。如:在Jelly登场的时候远景镜头从1900的后方起俯视移过人群,充分展示所有人物活动的环境空间——舞池。长镜头定格在玻璃隔断墙上的Jelly的剪影上,并随着剪影缓慢平移动直到Jelly亮相。然后又是两个机位的大全景的快切镜头用于描叙舞池人群的反映。随后就是镜头平推至两个人物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的频繁交替,对Jelly和1900两个人物远景、中景、近景反复描叙。接着顺Jelly的目光向吧台方向平移(摇镜头)化入至酒杯的特写并化出酒杯以外的所有物体包括Jelly。当观众的目光全部注意到酒杯的时候,酒杯出现的价值已经被从新定义。酒杯被Jelly端起,一饮而尽后又被重重的扣在了吧台上,仿佛是他发起进攻的号角!由次剧情转入“决斗”的高潮。

又如,“钢琴决斗”前Jelly与1900的对话一场中由Jelly面部表情一直把镜头推到一颗牙齿上的镶金上(推镜头)。两次香烟的特写、Jelly在听到1900弹奏“平安夜”时表情的特写(拉镜头)等等。

(七)声音配乐

影片的配乐出自现意大利最有名气的音乐大师颜尼欧莫里克奈之手,他的旋律由于乐思宽广、质朴流畅、极富歌唱性而具有在一瞬间渗透人心灵的强大感染力,包括《天堂电影院》,《洛丽塔》,《索多玛的120天》,都是来自这位大师的作品。《海上钢琴师》被誉为是最不容错过的电影原声带之一。

音乐在整部影片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是影片的灵魂所在。莫里康内的音乐与托尔纳托雷的画面之间结合达到了天衣无缝、绝妙感人的境地。在此仅就片段“钢琴决斗”的前段和结尾试分析环境音乐对情节的渲染。在本段的开始Jelly的影子出现在画面中,伴随着是一段低调、沉闷、压抑的音乐,随着他的正式亮像更为低沉的大提琴声也随之渐入。整个过程没有台词,其间只有一个威士忌倒入酒杯的声音似乎想打破压抑的沉闷,但随即又被淹没。直到空酒杯被重重的扣在吧台上,才结束这段压抑而富有张力的音乐。在此段的结尾部分,1900演奏完那曲极富技巧的音乐,震惊全场后长达10几秒的无声运用更是精彩绝伦。配合着全场目瞪口呆的画面,把观众的情绪带到了一个兴奋的顶峰。在此刻我想再也没有比无声更适合表达此时感情的声音了。

(八)美术用光

前面说过导演似乎比较钟情于在影片中贯穿一种比较含蓄甚至是有点悲剧色彩的格调,体现在美术用光上就使得整部电影的画面很少出现明快的色调。在“钢琴决斗”一段中,从人群进入舞台开始色调由冷色调转入暖色调并贯穿整个场景。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场景中两个主角Jelly和1900都身穿白色礼服。在整个环境中穿白色礼服的人物非常多,导演在光线的把握上明显使两人突出于所有人之外。并且在本段的结尾处Jelly被打败后默默离开的时候采用的侧光,使之没入大片的黑暗之中,用来渲染人物的内心情绪。


五、结语

《海上钢琴师》作为一部经典的电影,几乎将电影画面、台词与音乐结合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对于这样的电影或许做任何的解构分析都将破坏它原本诠释的意境,而对于这样的导演,或许也只能高山仰止。只有自己亲自去体味才能品出其中味道吧。


微信扫码关注有格公众号
定制个人表导专业能力提升方案

有格免费课

《电影评论》影评第一章第一讲

立即学习

方案简述

  • 针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素养测试
  • 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测试
  • 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测试

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参考教课老师的日常管理反馈,全方位多维度对学生全面分析,做到及时有效的对学生量身定制专属学习方案,冲刺理想高校。

打造个人提升方案
有格表导教育_表导艺考_表导培训_高中表导-济南有格表导教育